27年的时光沉淀,将专业与温情凝练成无声的力量。从东莞到万山,她的足迹跨越山海,却始终轻盈——仿佛手握一把无形的钥匙,悄然化解产房内最隐秘的焦虑。她更似一位织梦者,以经验为经纬,以共情为丝线,在白衣之下编织出无数家庭的第一道曙光。她就是东莞市东城医院帮扶专家、万山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方淑娟。她用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的帮扶智慧,在武陵山脉深处书写着东西部协作的暖心篇章。
破壁者:跨越的不只是山海

当粤语与黔东方言相遇,当滨海气候与山地季风相逢,方淑娟的帮扶之路便从一场全方位的适应拉开序幕。初到万山,她以“三个迅速”打开局面:一周内走访完医院所有科室,半个月内完成对医院现状的全面调研,一个月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。这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背后,源于她对东西部医疗协作本质的深刻理解——这并非简单的技术移植,而是要让东莞的先进经验在黔东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开拓者:填补空白的技术攻坚

在她的主导下,万山区医疗史册接连写下“首创”记录。
助产士门诊创新推出群组化服务模式,取代传统一对一咨询,融入叙事护理理念,鼓励孕产妇分享故事,深入了解其需求,提供个性化服务。同时新增会阴按摩、瑜伽操、自由分娩等项目,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,提升分娩舒适度,全面护航孕产期健康。


盆底康复中心构建了“筛查-治疗-管理”一体化的闭环体系,规范盆底超声诊断流程,整合先进设备、专业按摩手法以及中医诊疗技术,全面满足产妇产后盆底康复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需求,为女性提供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。



带领团队完成万山首例经脐三孔腹腔镜手术,创下术后6小时下床、72小时出院的记录。积极推广减毒湿润烧伤膏(碘伏与湿润烧伤膏联合使用)这一治疗二度及以上皮肤烧烫伤的新技术。


这些突破性成果背后,是她坚持的“五维帮扶”理念:技术传帮带、管理建机制、服务塑流程、人才搭梯队、文化融理念。
革新者:制度创新的系统思维

方淑娟将护理改革作为突破口,打造出“三驾马车”驱动模式。一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。通过实施“1+3+N”师徒制模式,构建了“一对三”和“一对多”的师徒关系体系。通过“传帮带”的方式,结合带教示范,有效提升了护理团队的专业技能水平。二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。积极推广护理个案书写、管理工具的应用、SBAR交班模式、CICARE护患沟通模式以及OSCE技能考核等方法,多措并举,推动护理专科全面发展。三是强化急救能力提升。规划建设三大中心,打造“胸痛中心-卒中中心-创伤中心”协同机制,为万医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
方淑娟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锦旗,这些锦旗宛如一幅特殊的“帮扶地图”。“锦旗上的每一行字都饱含对我的肯定,让我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对我而言,万山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。”

东西部医疗协作以资源互补、技术共享为纽带,搭建起两地医疗事业协同发展的桥梁。对于方淑娟来说,在万医帮扶的这一年,不仅为她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更在西部大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医者印记。如今,尽管这段帮扶工作已圆满结束,但她依然秉持着“医疗摆渡人”的坚定信念,持续推动两地医疗资源的深度融合。
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,这位白衣使者正以仁心为墨,以担当为笔,在东西部协作的宏伟画卷上,继续谱写新时代山海相连的生命赞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