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,由于天气较低,寒意刺激交感神经促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,可能造成血糖升高;同时部分“糖友”胃口大开,可能导致病情加重,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对增加。因此,患者应规范用药、合理膳食等,切实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
(一)加强保暖、预防感冒。糖尿病患者出门时要做好保暖措施,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地方;居家时,应注意通风换气,但室温不宜过低。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,有效降低重症发病率。
(二)合理饮食。坚持做好食物称重,注意营养搭配。日常可参照“糖尿病每日饮食手掌法则”对食物重量进行估算,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做好血糖监测,合理规划饮食。
(三)适当运动。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、控制体重,也能够增强机体耐寒能力及免疫力。冬季运动,可根据自身情况,选择慢跑、太极拳、步行等体育锻炼,建议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,切忌空腹运动。
(四)足部保暖。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足部保护,尽量选择宽松、舒适的袜子,做好跌伤预防措施,禁止采取手撕脚皮或摩擦脚趾等方式止痒,注意做好足部护理,避免皮肤感染,减少糖尿病足发生风险。
(五)防止烫伤。糖尿病患者对温度不敏感,容易发生烫伤,应尽量避免使用暖水袋、暖手宝等取暖。老年病人用热水泡脚时,水温不宜过高,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。
(六)勤测血糖、按时服药。坚持做好血糖监测,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,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,避免病情加重。
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,与氧气相比,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更强。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,会导致呼吸困难,甚至窒息死亡。日常生活中,家庭用火取暖、洗浴、围炉煮茶时因缺乏预防措施,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。
(一)轻度中毒。最初感觉头痛、头昏、耳呜、眼花、视物模糊,并有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胸闷、四肢无力和步态不稳等症状,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迅速消失。
(二)中度中毒。除有上述症状外,意识障碍加重,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,皮肤、黏膜呈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。
(三)重度中毒。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,神志不清、呼之不应、大小便失禁、四肢发凉、瞳孔放大、血压下降、呼吸微弱或停止。大多数会遗留痴呆、肢体僵硬或瘫软、心律失常等后遗症。
(一)室内使用明火取暖、围炉煮茶时,要保持警惕,注意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(二)正确使用煤炉、液气罐、燃气或煤气热水器等,定期检修,不私自更换老化管道和开关,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阀门。
(三)家中使用燃气、煤气等灶具,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,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并定期维护。
(四)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、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。
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,首先应立即通风换气,关闭煤气/燃气灶具、热水器阀门、管道煤气等设施设备。其次,迅速将患者带离中毒环境,转移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通畅,注意保暖;有条件的尽快让患者吸氧。对于中重度患者,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,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。